MAKINO动态
音乐是另一种教育——记台湾著名儿童音乐教育专家郑又慧与读者见面会
发布时间:2014-05-19      来源:江苏泰州中心

  走进牧野音乐(江苏•泰州)莲花旗舰教学中心,一眼就看到别致的书架里整齐摆放的各类书籍,内容涉及教育、管理、励志、养生、休闲……台湾郑又慧女士的著作《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音乐老师》等悉数在列。宽敞的大厅内弥漫着花的清香、耳畔徘徊着的轻音乐、沉浸在音乐与书海里的读者、细声交谈育儿方法的家长……一切都让人感觉非常美好。

   5月18日下午,著名儿童音乐教育专家郑又慧女士就在这里与自己的50多位“粉丝”进行了深入而热烈的交流和探讨。郑老师穿着一席宝蓝色长裙,清澈的眼睛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,像一位和蔼可亲的天使。当她优雅端庄地走向讲台时,台下不由自主地响起了热烈的鼓掌。原本安排了一个半小时的交流活动,进行了三个多小时。活动全程,一直保持微笑的郑老师都没有坐下来休息,让人顿生敬意。

  此次,郑老师不仅带来了她三十多年教导孩子音乐的宝贵经验,更分享了她与两个可爱女儿以母亲的心教导音乐的全过程,读者们深受启发。

  话题从对孩子的“音乐熏陶重要还是技巧重要”开始,郑老师用最质朴、最贴己的语言给家长介绍教育方法和自己的育儿经历,她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,音乐教育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听音乐,要给孩子音乐的熏陶,带儿童做暖身运动,营造家庭音乐氛围,因为音乐会使孩子很快安静下来。可以试一试古典音乐、民族音乐,音响不要太差,选择的音乐不要太长,音量也不要太高,要是那种若有若无的声音,轻轻地在耳边回响。要让音乐充实在每个生活细节中,比如吃饭、休息、游戏、看书、学习时,都可以播放一些节奏缓和、不带歌词优美一些的音乐。

   在谈及家庭教育话题时,郑老师特别强调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要性,她说父母要共同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,要共同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,让孩子觉得很温暖、很快乐、很幸福。不要对孩子太过苛求,遇到困惑要多跟老师沟通,学会减少孩子的负担。郑老师特别强调,家长要陪孩子一起听音乐、玩音乐。她以自己的两个女儿为例,为家长讲解“个性差异”的诸多问题。告诉大家要学会尊重孩子、理解孩子,才能变“教你学”为“我要学”。

  当听到一个家长哽咽地说道:“有一天,四岁的女儿对自己说,妈妈,今天老师表扬我了,你开心吗?”郑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她这是正常现象,宽慰那位家长不要难过,说明孩子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,同时也说明这是个很懂事的孩子,并给家长提出了很多有效建议。

   听了郑老师介绍自己的成长经历后,我们感受到郑老师是个特别懂得感恩的人,当她在交流过程中翻看到自己的著作《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音乐老师》,感动地双手握拳,称赞牧野音乐的负责人真是个有心人,他在每本书上都郑重地留下了自己的感悟、在每本书上都将重点内容划下来了。

   最让人记忆犹新的是郑老师在讲座过程中,兴奋地带着这五十多个“大孩子”一起玩音乐的过程。无论是节奏游戏《“大象”“小白兔”“小鹿斑比”》,还是合奏游戏《音乐与图形的关系》,大家都兴致勃勃,一群大人分组互动、手脚并用。时而认真聆听、时而欢声笑语,一起沉浸在轻重缓急的音乐节奏体验里,共同感受创作音乐的乐趣。“这就是作曲,可以自由发挥。”郑老师微笑着说。

   交流活动结束后,“粉丝们”纷纷请郑又慧老师签名并合影留念,此时来了一群“小粉丝”,现场气氛就更热闹了,郑老师时不时摸摸孩子们可爱的小脑袋,拍拍孩子们红扑扑的小脸蛋,还亲昵地搂着他们的肩膀在相机前留下幸福的瞬间和永恒的记忆。

   “泰州的朋友真热情,对孩子的教育也相当重视。”面前读者的热情发问,健谈的郑老师讲自己的生活,讲自己的创作,显得格外高兴,嘴角的笑意始终没有散去。三个小时的活动、一个个音乐教育问题拉近读者与作家距离的同时,也增进着彼此的了解。郑老师在谈到教育理念时,动情地说:“让音乐成为孩子一生的享受!被音乐丰富的人生会更多彩!我是中国人,我的家乡在中国,我会经常回来的!”在场的读者感动不已。

   读书交流活动于七点圆满结束,离场时读者们依依不舍之情溢于言表。他们认识到音乐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,而不仅仅是乐器演奏技能方面的教育,应该按照儿童生长心理发展的规律,应该按照小孩子天性,一开始慢慢地培养他的兴趣,从兴趣入手。父母在孩子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,今后将会带领孩子参与音乐实践活动,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,从中感受生活的美好。